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正文

学术交流

“规划引领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原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论坛会议综述

日期: 2025-09-28       点击量:2

 

9月25日,由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法学院承办,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河南达成律师事务所、河南海搏律师事务所、河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法治政府建设”课题组协办的“规划引领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原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论坛在焦作举行。来自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焦作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等50余家省内外实务部门,以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校的领导和学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

河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祝晓路主持开幕式,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并对各位嘉宾百忙之中参加本次论坛表示衷心感谢!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继勇、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河南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陈晓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继勇介绍了焦作市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他表示,焦作市将以此论坛为契机,不断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礼刚表示,河南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深化法治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为法治河南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陈晓伟指出,当前正值承前启后谋划法治政府建设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深入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意义重大。希望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法治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主旨报告

开幕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辉,焦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小献,安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威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大学法学院执行院长岳红强教授主持。

王广辉以《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特点及意义、法治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政府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四个维度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意见建议。

孙小献以《柔性执法助推高效能治理的逻辑、实践及路径探析》为题作主旨报告。阐释了柔性执法助推高效能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基于对焦作市践行柔性执法的观察,提出持续推进柔性执法的优化路径。

王威以《乡镇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破局与启示》为题作主旨报告。梳理了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短板,介绍了安阳市推进乡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的创新性实践,最后以“真重视”“善融入”“敢创新”“聚人才”为关键词对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总结展望。

第一分论坛

本分论坛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法治规划与法治政府建设”。

本单元主持人为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闫斌主任,报告人为郑州大学法学院王红建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常靳、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赵国栋、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陈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赵六鹏,与谈人是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政策法规处王二锋处长、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张占杰副教授。

王红建以《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证成与实现路径》为题进行发言。分析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其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制度化必要性,指出实践中因机关缺乏担当、担心追责、缺少明确程序等,导致其未成为有效纠纷解决途径,并从职权来源、制度设计等方面阐述推动该机制建立的关键要点。

常靳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范式革新与路径调适》为题进行发言。指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需平衡技术效率与公平,通过重构程序、赋能服务、强化监督推进变革,同时要应对制度滞后、数据安全等挑战,并结合多地案例,强调需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等路径,实现技术与法治深度融合及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赵国栋以《社会空间视角下基层纠纷非诉诉讼化解机制的特征及其优化》为题进行发言。分析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转型及其内在逻辑,强调需从空间视角理解非诉机制的复杂性与实践优化,阐释了基层矛盾纠纷的新变化、空间理论的新视角、化解方式的实质化转向、化解过程的空间制约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新模式,并重点指出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是新时代基层治理转型的缩影,具有复杂内在运行机制。

陈辉以《行政合法性审核的机构重叠问题及其纾解方案》为题进行发言。结合通话记录中行政备案审查、法制审核机制及司法与行政机关协作等问题,指出当前制度执行存在主体不明、程序混乱等困境,并提出重构审查主体、推动内部职能分离、实现刑事与行政事务分离等纾解方案。

赵六鹏以《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规划与展望》为题进行发言。阐释了法治建设规划的制定背景,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七大核心维度,指出当前面临的执行脱节等挑战,并提出制定前瞻规划、强化法治政府作用等对策建议。

王芩以《法治政府建设背景下“责令限期改正”制度研究》为题进行发言。探讨了行政执法中“责令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关系,呼吁关注行政协商机制在安全生产执法中的应用,建议将其作为强制性程序,并强化执法指导与程序透明。

在与谈环节,王二锋结合实务部门工作经验指出,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具有深度关联性,并期望未来理论研究能进一步聚焦实务领域痛点与趋势,为实务工作提供更具前瞻性、指导性的对策建议,助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张占杰与报告人就“行政合法性审核”概念的适用边界及自我监督属性进行了充分交流,同时强调需要优先界定“责令限期改正”的行为属性,从而为后续研究的逻辑严谨性与内容完善性提供支撑。

本分论坛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教育法治前沿问题”。

本单元主持人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冉富强教授,报告人为郑州大学法学院郑磊副教授、信阳师范大学法律系主任朱茂磊副教授、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郭嘉辉讲师、商丘师范学院法律系主任李祎副教授,与谈人是河南师范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郭少飞副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聂帅钧讲师。

郑磊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法律障碍及其消解》为题进行发言。指出现实中存在部门分割、科研导向分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强调从组织法、财政制度等层面进行改革,构建跨部门审查协同机制,聚焦具体问题解决,并需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待政策等进行法律规范与价值平衡。

朱茂磊以《高校治理的法治逻辑》为题进行发言。指出高校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公开不充分、法律机构独立性弱等问题,提出高校法治建设需加强实证研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同时联动主管部门支持以推进改革。

郭嘉辉以《高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场域与治理范式》为题进行发言。阐释了高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内容,重点分析了实践场域中受教育者与教育管理者的应用边界,以及治理范式里立法、执法、司法层面的新型综合性教育法律关系。

李祎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为题进行发言。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学转型,阐释了数字人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面临的四大能力挑战、AI辅助教学的定位与核心、个性化育人方向,重点分析了“意识层、知识层、实践层、保障性”四维一体提升路径,以及AI在教研全流程的应用与学校培训机制对智慧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与谈环节,郭少飞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AI的介入会使专业人士地位下降、专家权威消解,高校教师需适应这一变化,强调若从期刊论文角度探讨该命题,因其场域和使用范式众多,需进一步细化。

聂帅钧围绕高校教育领域相关研究展开分析,指出不同学者的研究虽切入点各异,但本质均聚焦于高校教育实践与技术应用、治理平衡的核心议题。

第二分论坛

本分论坛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与涉企行政执法”。

本单元主持人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华涛教授,报告人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法律系主任张威副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蒋军洲副教授、北京广盛(郑州)律师事务所黄钢主任、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张海峰主任、洛阳市偃师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马洪亮主任,与谈人是河南大学法学院孙松讲师、焦作市司法局仝长林副局长。

张威以《民营企业犯罪与民营经济的法治保护》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当前民营企业犯罪呈现类型多样化、隐蔽化趋势,其成因包括合规意识薄弱、制度执行偏差、执法司法不规范等;强调应坚持平等保护、谦抑审慎原则,完善立法与执法机制,强化企业合规建设,提升司法保障水平,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蒋军洲以《优化营商环境视域下创新性整体经济活动的民法规制》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合同是经济活动的法律工具,强调区分以目的为纽带的合同群与以客体为纽带的合同链,关注片段性合同履行与责任,提出应从利益分配功能出发,结合合同性质与目的解释内容,完善履行与责任规则,构建适配营商环境的民法规制体系。

黄钢以《涉企行政检查的法治路径:从“清单管理”到“比例原则”的适用》为题进行发言。指出清单管理存在静态性与实践动态性冲突、清单外监管合法性困境等问题,提出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四阶层审查框架,从合目的性、适当性、均衡性、结果处理等方面规范检查行为,并建议在立法、执法、监督与救济层面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涉企检查法治化、精准化,优化营商环境。

张海峰以《论府院联动机制促优营商环境困境破局与范式重构》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府院联动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载体,在破产重整、多元解纷中成效显著,但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权力边界模糊、融合不深等问题,提出应完善立法明确权责、规范运行程序,强化司法与行政互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与奖惩并行,以焦作模式为借鉴,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马洪亮以《当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为题进行发言。指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与涉企执法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评析制度完善、监督强化、数字赋能等进展,剖析多头执法、趋利执法等成因,提出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提升素质等对策,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在与谈环节,孙松从学习心得与个人见解两方面深入交流,强调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支撑,进而提出需从积极层面强化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从消极层面明确行政权力边界并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双管齐下保障民营经济稳健发展。

仝长林结合自身分管的执法监督工作实际,强调通过建立司法行政与纪检监察双专班协同推进机制,借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管理方式清晰划分权力边界,聚焦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推动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从而将法治保障切实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持续优化当地营商环境。

本分论坛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河南实践”。

本单元主持人为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李晴川主任,报告人为郑州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韩苗苗、新乡市司法局张娜、焦作市网信办赵晓月、沁阳市文广旅局沈丹丹、信阳市浉河区司法局万珂、上蔡县医疗保险中心马骁骁,与谈人是商丘市司法局李军副局长、河南海搏律师事务所刘啸主任。

韩苗苗以《市政公用执法领域常见纠纷的行政调解》为题进行发言。明确市政与公用事业执法范畴,指出损坏相关设施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是该领域常见矛盾,结合热力设施赔偿实例来界定行政调解包含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两类,解释以调解代处罚、超范围调解等常见问题,并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案例凸显调解的重要价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张娜以《积极推行“首违不罚”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小过重罚”的弊端和“首违不罚”意义,结合《行政处罚法》阐释“首违不罚”的适用条件,最后从转变理念、严格程序、用好指导三方面阐述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推进“首违不罚”的具体路径,从而让行政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

赵晓月以《询问笔录的注意事项》为题进行发言。强调笔录对案件定性与处罚的重要性,从形式要求与实质要求两个维度展开论证,指出执法主体错误、程序缺失等四类常见问题,并介绍焦作市网信办通过完善标准化模板、开展专项培训、建立抽查评查机制等执法创新,有效提升了执法文书质量与案件办理水平。

沈丹丹以《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的调查询问》为题进行发言。强调调查询问是文化市场执法的关键环节,指出调查询问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并阐释了调查询问中的实用技巧,从而提升执法质量与公信力。

万珂以《从“潮汐摊区”看服务型行政执法》为题发言。介绍了重庆市南川区设置31处“潮汐摊区”、引导摊贩错时规范经营的实践,并强调服务型行政执法必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注重力度与温度并重,推动管理思维向法治思维和服务导向转变,完善程序规范与信息公开,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与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马骁骁以《医保领域深耕服务型行政执法》为题进行发言。提出服务型行政执法为医保执法关键方向,应坚持处罚与教育结合、防范与处置并重,推动执法关口前移,通过门诊药师审方预警系统、住院医保质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展示科技赋能医保执法的实践创新,从而实现守护医保基金与民众健康的目标。

在与谈环节,李军对六位报告人的发言给予高度认可,介绍了河南省行政执法的“三个融入”机制,强调服务型执法建设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表示将学习借鉴本次论坛的经验成果,进一步推动商丘市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刘啸表示,本单元的报告内容对行政执法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强调行政调解的有效实施需以执法人员全面查清事实为前提,“首违不罚”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情节显著轻微的违法行为,询问笔录的制作需严格规避程序瑕疵,对商贩占道经营的劝解案例凸显了执法过程中法治温情的重要价值,医保领域执法应强化源头风险防控、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现象。

闭幕式

闭幕式由河南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陈胜强主持。河南达成律师事务所丁云霄主任、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闫斌主任、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李晴川主任、焦作市司法局孙小献局长分别宣读第二届中原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的论文及作者,河南省司法厅依法行政指导处二级调研员夏新军宣读获得第二届中原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论坛法治实践优秀成果奖的微课程及作者。

河南省司法厅依法行政指导处二级调研员夏新军致闭幕词。他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参与表示感谢,对论坛中的理论争鸣、观点交锋、交流研讨表示欣慰,并勉励河南法治政府研究院发挥智库职能,为加快实现河南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继续建言献策。

 

下一条:我院承办“规划引领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原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