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执行院长岳红强受邀参加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25年年会
日期: 2025-10-28       点击量:1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由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共同主办,深圳大学法学院承办的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法学院执行院长岳红强教授受邀参会,并围绕“加快法学新文科建设,优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作专题发言,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和法治人才培养贡献河大智慧。

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杜焕芳主持。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深圳市委政法委委员、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陈振波,广东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金艳,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怀德,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部召集人张文显等领导嘉宾先后致辞,为研讨会的深入交流营造了良好开端。
本次会议设有八个分论坛,内容覆盖“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教育体系”“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改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在“法学新文科建设与法学教育”分论坛上,岳红强教授以河南大学法学院的实践探索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法学院在新文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学院推进“法学+”融合创新,通过设立“法律+经济”复合型、涉外型、知识产权创新型等不同类型实验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司法等前沿课程,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字法治素养与国际规则运用能力。

在优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岳红强教授提出卓越法治人才应具备四个方面特质:复合型知识结构、跨学科实践能力、数字法治能力迭代、全球治理参与能力。他援引湖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在计算法学、“法学+”跨学科体系、新法科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实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强调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应围绕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实施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法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紧扣学校“强理振文、新工新医”的办学主线,通过深化法学与人工智能、经济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持续完善“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回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矢志谱写新时代法学教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