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车浩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日期: 2025-10-18       点击量:2
撰稿:陈琪玥 夏字怡 张亚鑫
10月16日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应邀做客河南大学法学院“鼎卿·法学名家大讲堂”,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理解法律的内外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期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刘夏担任主持人,河南鼎卿律师事务所薛少卿主任、法学院吴义龙教授、王新婷长聘副教授担任与谈人。法学院执行院长岳红强教授、乔飞教授、马光泽副教授、庞伟伟博士、宋立宵博士等校内外师生三百余人参与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岳红强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车浩教授丰硕的学术成果,对车浩教授莅临法学院讲座致以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车浩教授提出了核心概念:内外视角的重要性。他指出,评价一个人、理解一个社会事件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出发,理解法律也是如此。接下来,分别从内部视角、外部视角深刻讨论了他对于法律的理解。车浩教授深入解析了内部视角:法律系统的运作逻辑。他生动阐释了法教义学的概念,强调其司法论立场以及与法律解释学等概念的区别,并通过不作为犯、共同犯罪等案例,详细说明了法教义学的实践应用。车浩教授紧接着分析了法律外部视角:自然法与跨学科启发。他认为,理解法律需借助跨学科视角:社会学视角如用涂尔干、韦伯等的经典理论剖析社会现象;文学视角则如德沃金与波斯纳等,将法律发展比作接力创作的连环小说。最后,车浩教授建议法学生既要扎根专业,又要拓展外部视野,做到理论与实务结合,成为内外兼修的法律人。
在与谈环节,薛少卿主任阐述了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实现互补的路径。吴义龙教授对车浩教授关于外部视角的观点给予了高度认可。王新婷副教授询问实证研究能否连接法律内外视角。车浩教授肯定了其桥梁作用,并提出理论转换“三步法”:先用外部理论解读社会现象,再转化为法律问题,最后落地到法条适用。
整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排起长队,车浩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签名留念。
上一条:复旦大学王志强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下一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广辉教授莅临我院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