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黄帝文化与中华法治文明”座谈会
日期: 2025-10-12       点击量:0
10月10日上午,法学院在郑州校区友兰学堂举办“黄帝文化与中华法治文明”座谈会。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深化河南大学法学院与清华大学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学术力量。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张少瑜秘书长,王中江研究员、张伟研究员,郑州市郑东新区法律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会长陈昌,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法学院党委书记祝晓路,执行院长岳红强,副院长刘夏、王利,教师代表乔飞、任瑞兴、李刚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法学院党委书记祝晓路主持。
座谈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和目标规划。他指出,河南是黄帝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具有研究黄帝文化的独特地理与文化优势。河南大学扎根中原沃土,百余年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长期深耕民族文化与法治文明研究,在挖掘黄帝文化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方面积累了较多成果。他表示,本次座谈会是“民族文化根脉”与“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度对话,深入探寻二者关联,既是解码中华法治文明连续性的关键所在,又是当代法治建设汲取传统文化智慧的重要路径,期待座谈会从文献考据中还原历史脉络,从思想阐释中挖掘当代价值,让黄帝文化中的法治基因焕发新生。
法学院执行院长岳红强介绍了法学院的发展概况与研究特色;张少瑜秘书长介绍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及建设情况;王中江研究员、张伟研究员分别就提升黄帝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加强黄帝文化跨学科文化溯源等问题进行了发言;陈昌介绍了郑东新区法律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基本情况,并就创新黄帝文化产学研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研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黄帝文化与中华法治文明的关系、如何将黄帝文化转化为推动当代法治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如何让抽象的传统法治文明基因在具体地域上焕发新的生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黄帝文化为中华法治文明注入了崇尚秩序、德法共治、追求和谐的文化基因,中华法治文明是黄帝文化基因在数千年历史实践中结出的文明硕果。本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仅深化了黄帝文化作为中华法治文明“精神源代码”的认识,也为河南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郑州市郑东新区法律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